
图片
【原文】
商丘开曰:“吾亡道。虽吾之心,亦不知所以。虽然,有一于此,试与子言之。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闻誉范氏之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吾诚之无二心,故不远而来。及来,以子党之言皆实也,唯恐诚之之不至,行之之不及,不知形体之所措,利害之所存也。心一而已。物亡迕者,如斯而已。今昉知子党之诞我,我内藏猜虑,外矜观听,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怛然内热,惕然震悸矣。水火岂复可近哉?”宰我闻之,以告仲尼。仲尼曰:“汝弗知乎?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而无逆者,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商丘开信伪物犹不逆,况彼我皆诚哉?小子识之!”
【译文】
商丘开说:“我没有道术。即使我自己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尽管这样,还是有一点可以试着对你们讲讲。前些日,你们的两位门客住在我家,我听见他们赞誉范氏的权势,说他能使生者灭亡,亡者复活;能使富者变穷,穷者变富。对此,我信以为真,毫无二心,所以不惜远道而来。等来到这里,把你们这些人的话都当作实话,唯恐相信还来不及,实行它还怕得不及时,根本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处在什么境地,也不考虑利害应从哪里抓起,只是心意专一罢了。这样,外物就不能阻碍我,伤害我,如此而已。现在我才知道你们欺骗我,我便内心满怀疑虑,身外还要小心地察言观色。又回想起往日幸亏没有被烧焦、溺死,想起来就痛苦得五内俱焚,恐惧得心惊肉跳,又怎么可能再接近无情的水火呢?”宰我听说这件事,就来告诉孔子。孔子说:“你不知道吗?最诚信的人是可以感化外物的。他们可以震撼天地,感化鬼神,纵横在天地之间而没有悖逆阻碍,哪里只是走在危险的地方,进入水火之中而已呢?商丘开相信那些虚假的事物尚且能无所阻碍,不受伤害,更何况我们彼此之间都坚守诚信的人呢?这点你们要牢牢记住!”
【词义浅释】
措:安放,放置
迕:违背,阻碍
矜:慎重,顾惜
怛然:忧伤,痛苦;内热:内心焦灼不安
惕然:战战兢兢,恐惧的样子;震悸:震惊,因害怕而心悸
六合:上,下,东,南,西,北,指天地之间
小子:学生。识:zhi四声,记住
【释读及感悟】
《列子·黄帝篇》中的故事围绕道心与外物的关系反复证明心无逆顺,物我两忘的境界。本篇商丘开的故事是心诚则物顺的典型案例。商丘开对范氏门客的话语深信不疑,没有二元分别,心到极致专一处时则外物就丝毫不能阻碍和伤害他了。孔子说“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能动天地,感鬼神的就是这个诚,这个信。因为信念诚恳坚定,能充满宇宙之间。一个诚字,一个信字,天地间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的。上天入地,入水遇火都无一例外。商丘开因诚信,相信了门客欺骗他的话,连假的东西都变成真的了。但等事后知道了也就多了猜疑,失去了诚信,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神通了。类似还有狗牙变佛牙的故事,也是因为老太太将一颗狗牙深信不疑的当作佛牙的缘故而最终得到解脱。所以孔子告诉他的门生,一个正人君子以诚待人处事,就一定可以成功。诚者,圣人之本。在刚导读完的《周子通书》中用了很大篇幅解读“诚”。圣人的根本是什么?就是他精神上的纯粹。什么是纯粹?就是无污染的状态。商丘开前后两种状态天差地别,就是因为前者是至诚的,后者已经被杂念污染了。通书诚上第一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诚下第二中说:“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诚几德第三中说:“诚,无为。”不要被自己的意识情绪所污染。圣第四中说:“寂然不动者,诚也。诚精故明。”所以至诚能感万物,由诚到明。《中庸》里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书院年度课程课前诵读中也提到这个世上没有成功学,只有诚意学。所以要想做成一件事,只有诚信一条路。道家说返璞归真,儒家说正心诚意,禅宗说明心见性,都是要实现对自己精神本源的回归,回归至诚的境界。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正规的炒股杠杆平台,武汉股票配资,股天下在线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